12月8日,黄昕老师来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数字媒体综合实务》课堂,以“学会用图像来讲故事”为主题,向与同学们分享了用图像打造新闻爆款的心得体会与工作经验。视听结合,创意丝滑,给学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沉浸式课堂体验。
作为全国最早从事新闻制图的设计师之一,黄昕老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具备深厚的美术功底。现任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副主任和潮新闻编委委员的他,曾在多家媒体部门担任设计和编辑职务,参与策划、设计、制作的新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新闻设计大赛中斩获奖项。
这次别开生面的课堂体验不仅帮助同学们打开了眼界,更引导了大家进一步探索依托设计、技术打开新闻生产想象力的更多可能,领悟到“原来新闻还可以这样做”。
黄昕老师以《钱江三桥内部清扫现场还原图》的新闻为例,向同学们生动展现了图像在信息传播上的强大效果:一张简单的图像就能够清楚地解释桥梁内部结构和大桥混凝土掉落“落灰”的原因,消除市民们对桥梁安全的担忧。
用图像抓住受众兴趣、提升信息传播有效性效率是新闻传播实践中的常用技巧。黄昕老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融媒体产品,向同学们介绍了多种不同的新闻呈现方法:《东方之星12个日日夜夜》利用三维动画制图带领人们深入不可及的水下场景,《状哉良渚》以插画的方式让用户从不同视角沉浸式观赏良渚古城,《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以徐徐展开的长卷生动地展现了二十大精神引导下的浙江发展新风貌……以图为媒,融媒体作品综合运用动画、插画、长图等形式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眼球,呈现了事件自身所具有的不同视角,再进一步通过短视频或其他方式展开故事细节、表达观点,有效地丰富了新闻的内容、扩大其传播力。
相较于传统的文字稿件,融媒产品侧重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通过H5、长卷图、插画、动画等手段讲述故事,以易读和交互这两个最鲜明的特征吸引受众。
黄昕老师在介绍《东方之星12个日日夜夜》案例时谈到,这是他们团队第一次使用H5讲述故事,也是第一个加入了互动的融媒体产品。该作品使用了点击、滑动等交互页面,让受众在一次次滑动中,跟随着“东方之星”邮轮失事现场的图片走进新闻事件、“亲临”新闻现场,产生情绪共鸣。
除了动画以外,融媒体新闻还可以融合实地拍摄、AI制图、3D建模等多种手段,并且可以在背景音乐、讲解配音等细节上发掘更多可能性,为故事注入更多情感与活力。黄昕老师以作品《筑梦班的夏天》为例,制作团队让孩子们原声配音、讲述自己走上亚运会开幕式的故事,并在其中插入了他们的摄影作品和清唱音频,让作品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以童趣的第一人称视角讲故事的方式对于重大事件或深度报道的重型融媒体产品极具借鉴价值。
随着AI等技术的发展,图片的生产节奏加快、生产成本降低。对于AI制图的隐忧,黄昕老师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故事显得愈发珍贵,虽然技术的发展给像记者等故事讲述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如何用图片讲好故事的核心观念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更加迫切地学会用图片视觉语言来讲述讲故事”。
在讲座的尾声,黄昕老师指出,这场讲座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看到“新闻能够这样做”。新闻是一项团队工作,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如何与不同业务领域的团队成员沟通、如何带着草图和构想有目的地采编新闻、如何选择合适的形式来报道新闻。他提醒同学们要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视觉语言,将视觉语言运用到讲好故事的实践之中。
讲座最后,吴红雨老师总结道:本次讲座不仅是帮助同学们开阔眼界、明确技术支持已成为新闻叙事关键,更重要的是激发新闻生产的一种图像想象力,为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打好基础。同时,也希望未来同学们能在黄昕老师及其团队的指导下,更好地学习用图片讲故事的思路与技巧,生产更多有趣、生动的新闻。
“我觉得图像更容易让年轻人去接受,相比文字报道来说,视觉化报道对人的冲击比较强”,讲座结束后,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蒋婵同学分享道,“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很想了解如何能在避免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前提下,把新闻的内容做得非常丰富绚丽,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今天的讲座还是非常有收获的,我觉得融媒体的报道方式是一种非常好的新闻生产方式,也是未来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2.启真求是媒介圈第七期 走向“非接触式”国家?欧洲官僚机构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6.发布 第8届中国电视研究年会·日程安排及主论坛议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江南体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