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这就要求每个人像呵护自己的眼睛般保护长城。在长城墙体上刻字会破坏文物原状性,是一种典型的损坏行为,理应为此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若非如此,类似行为将禁而不绝,文物保护也将处于失控的状态。
文物古迹神圣不可侵犯,谁实施破坏行为就会受到惩罚,这是此案带来的最大警示。不过问题在于,类似于在文物古迹上刻画“到此一游”,似乎成了一种顽疾而始终难以禁绝,很多人无论面临多么重要的文物,都会有刻划的冲动并付诸行动。如果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行为,还属于“无知者无畏”,但很多人面对的是景区的不处不在的宣传和提醒,也有很多例子作为镜鉴,依然没有心存敬畏而“不越雷池”,究其因还在于侥幸心在作祟。
从千年神庙刻下“到此一游”,到在卢浮宫水池洗脚,从三脚踢断生长上万年的石钟乳,到擅自攀爬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内巨蟒峰,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行为都被定性为“不文明行为”而采取处置措施。这些举动确实属于道德约束的范畴,采取“黑名单”制度等办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从大量的事实来看,如果不对扰乱秩序和破坏文物古迹行为实施法律惩戒,仅靠道德教化和文明约束“单腿走路”,难以起到震慑和警示效果,心存侥幸并很随性就越过了边界。
尽管有了法律约束和联合惩戒措施的实施,在《八达岭长城景区破坏文物行为惩戒办法》出台后,依然有多名游客因存在破坏文物行为而受到惩罚,一方面说明对刻划等违法行为还很普遍,预防和治理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另一方面表明,还需要持续优化手段去实现法治的目标,个案惩戒和警示固然重要,但如何提高法律约束的成色江南体育官网,是“又一新例”所带来的启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JN江南·体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