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开学第一课 迎接“新食尚”
栏目:喷绘 发布时间:2024-10-03

  日前,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引领带动社会文明新风尚。基于此,大中小学校开展了哪些具体行动?学生和教师有哪些反应?专家提出了哪些指导和建议?记者进行了采访。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农大第一课,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在农大的第一餐,心满意足吃完了饭,感觉超开心。”这是开学第一日,中国农业大学2020级新生,参与学校组织的“第一餐第一课”宣传实践教育活动的朋友圈实录。

  在今年的开学季,中国农业大学组织开展“第一餐第一课”宣传实践教育活动,让“勤俭节约 反对浪费”成为新生入学第一课。新生参与话题上传照片,秀出光盘第一餐,便可领取“光盘行动”主题定制餐具。

  “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短短一天时间就有近千名同学参加。”中国农业大学团委老师邢雨凝说,晒“光盘”行动也通过平台传播吸引带动了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在校园内掀起“光盘”热潮。

  “敬惜一粒米”是中关村第三小学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远程授课模式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天一,面向该校四年级学生,开展了减少食物浪费的科普讲座。学生们了解了全球粮食浪费的现状,认识到节约粮食对地球环境和人类命运的重大影响。

  “我们在校园的宣传栏和食堂就餐区感受到了倡导节约粮食的浓厚氛围,身边的同学纷纷加入到光盘行动中。”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9级硕士生陈钰说。

  为了鼓励学生减少食物浪费,北京师范大学特借助“光盘行动”小程序推出“光盘打卡”活动。每日用餐后,师生可通过点击小程序的“光盘识别按钮”,对准餐盘参与打卡。判定打卡成功后,即可获得有关奖励。“帆布包、书签、文件夹等,光盘打卡次数不同,兑换的产品也各有差异。打卡次数多,就能获得更多文创产品奖励。”北京师范大学团委活动设计人介绍。

  “学校大道上的横幅、食堂内部的立牌、校园里的喷绘、餐桌旁边的标语等,都提示师生减少餐饮浪费。”北京师范大学团委教师表示,学校通过多维度宣传,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校园氛围。

  记者了解到,新学期开学后,“秀出光盘”也是全国多数高校正在积极参与的校园“新食尚”。如内蒙古科技大学“光盘打卡小程序”以21天为一周期,打卡成功的同学会得到学校定制的各类文创产品作为奖励,光盘不合格则会将打卡信息清零,重新打卡计算周期。

  “比比看,咱们谁先吃完。”“校长,我光盘了。”“胡萝卜蛮好吃的,会保护眼睛,我现在喜欢吃了。”午饭时分,陈卫群和班里的孩子正在开心地用餐。她一边说着多吃蔬菜、均衡营养才能身体健康,长高长大;一边和孩子们比赛谁先吃完,鼓励他们不剩饭菜。

  杭州市丁兰第二小学从去年开始实施了“陪餐制”,即校级领导轮值陪伴学生一起用餐。校长陈卫群在巡视各个班级分餐就餐情况,督促光盘行动的同时,每天也会到教室里陪伴学生用餐。

  “陪餐的时候,明显感觉孩子们吃饭更香了,原先不爱吃蔬菜的孩子,也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地不那么挑食了。”在陈卫群看来,老师们只有和孩子融合在一起,带头节约粮食,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光盘行动。

  陪餐的另一个好处在于了解学校营养餐的口味,甚至是清楚个别饭菜被剩下的原因。陈卫群表示:“饭菜口味做好了,孩子们也会吃得更香,自然不会剩饭剩菜了。”

  天天妈妈最近有了一个新习惯,把每顿饭摄入的营养成分计算一遍,甚至顿顿把食物重量称一遍,努力做到营养均衡。原因是,“孩子上周在校吃饭时只吃肉不吃菜,被老师批评了”。

  天天妈妈说,孩子平时很挑食,体型已经明显偏胖。自从学校开展光盘行动以来,老师几次和她沟通,希望家长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和天天不同,5岁半的浩浩不挑食、不剩饭,自己吃饭时也会吃个精光。“我们家人从来不剩饭,平时做菜也注意荤素搭配,饭后也会吃点水果和酸奶。”浩浩舅舅觉得,小孩子的饮食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如果总是“孩子不想吃就别吃了”,这样肯定不行。家里人都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孩子从小没有挑食、剩饭的概念,长大后吃饭光盘也就自然而然了”。

  不良饮食习惯和食育教育缺失是造成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指出,食育教育包括食物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食物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饮食文化和礼仪等,是减少食物浪费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宣讲一次,孩子们食江南体育官网物浪费就少一阵;一旦放松宣传,他们的挑食、浪费等饮食坏习惯就又慢慢回来了”。

  如何更好地落实光盘行动,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呢?张倩建议,首先,学校可以开设系统的营养健康课程,在普及营养健康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其次,家长也要学习基本的营养搭配方法,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均衡饮食的好习惯。(李君)


本文由:江南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JN SPORTS提供